文/章振民
考生、老师、家长,我想对你们说……
高考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,十几年寒窗苦读的学子们正在积极备考,力求以扎实的知识,面对人生的挑战,高考又将成为考生、老师和家长关注的热点。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来临之际。我想……
我想对你说——考生
1.正确认识模拟考
模拟考的目的有许多,比如,让考生适应,感受一下高考,让考生了解试卷结构及试题难度,帮助考生调整心态,逐步适应真正高考的到来等。它测试考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,并发现总复习的漏洞和问题,以利于今后的复习工作。从这个目的出发,模拟考之后的重要工作是自我分析、自我解剖。如:失分的原因是什么?会做而没做对的原因是什么?会做而做不到底的原因是什么?知识的漏洞在哪里?能力的差异表现在哪里?心态怎么样?考生心里要有数,要一清二楚。
不少考生认为,模拟考(特别是一模)成绩,就代表了高考成绩,一旦一模成绩不理想,就灰心丧气。从新闻媒体上获悉许多省市的高考状元,他们当年一模考试不理想的情形也屡见不鲜,只是他们不自悲,不气馁,善于总结经验教训。既然,从前自己的成绩不错,那就要相信自己。以前可以学好,以后也一定能。就按照自己正确的方法学下去。模拟考试考差,不一定是自己学习效果不好,而是成果没有转化出来。实际上,多次模拟考试就是给了我们多次适应高考的机会。我们在这一阶段的任务就是利用这几次机会,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完全转化出来。即使每次模拟考均不理想,也不必自悲,因为这完全有可能是模拟考卷的问题。模拟考卷毕竟不是高考试卷,出模拟卷的老师未必能够完全把握高考的难易程度及能力要求。个别学科的模拟卷甚至争议很大。
本高复班2000年高考考生俞继业(安城人)高考前的几次模拟考均很不理想,我一直担心他会失去信心,多次谈心、鼓励,他没有气馁,相信自己的实力,一如既往,努力学习,对高考仍然充满信心。最终高考超过公费本科线30多分,录取在山西财经大学。本高复班2001年高考考生,汪栋强(孝丰油车人)和汤乐毅(昆铜钱坑桥人),他们不仅进高复班的成绩不高,而且一模二模考试成绩均不理想,最终高考都超过了重点线,分别录取到东北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。
2.信心——将高考进行到底的法宝
考生可根据自己平时在正常发挥条件下的成绩来确定高考的期望值。能够正确评价自己的考生,相信自己实力的考生,就会对高考充满信心。有了这种心态的考生,不但有助于减轻高考的焦虑,而且还能充分调动自己的观察力、记忆力、想像力和思维能力。使高考正常甚至超常发挥。本高复班2000年考生李程(递铺人)、2001年考生李万祈(南北湖人)、郑忠琴(上墅人)进高复班前的高考成绩均不满400分。复习一年参加高考均超过公费本科线,分别录取到浙江工程学院、上海水产大学和湖州师范学院。他们之所以成功,是信心给了他们心理的力量,是信心挖掘了他们潜在的心理能力,是信心给了他们分数。
实事求是地分析与评价自己的学习实力,又会正确地调整自己的心态,建立在这样基础上的信心,就会成为高考成功的精神动力支柱,成为高考成功的法宝。
3.正确认识考试焦虑
焦虑指对于个人自尊心构成威胁的情境产生的担忧反应或反应倾向。其实高考复习需要一定程度的焦虑,没有焦虑或焦虑水平过低,学习无紧迫感,对什么都无所谓,肯定学不好;而焦虑水平过高,人心精神极度紧张,又会影响正常的思维;只是处于中等焦虑水平的同学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,变压力为动力,学习效果最好。这就提醒我们要调控情绪,使之保持适度焦虑,客观地认识自我,在学习中扬长纠短,讲究复习方法。为实现理想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奋进、拼搏。总之,考生要认识到随着高考日子的越来越近,你有点“急”是正常的,这不正说明你是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吗?
4.把握强科,突破弱科
每个考生相对自己而言都有自己相对优势的学科与相对弱势的学科。考生要强化优势学科,从而增强自己的信心,并靠这个拿高分,弥补弱势学科,采取确实有效的措施。小步子前进,一步一步来提高弱势学科的实力。
做一份完整弱势学科的考卷时,有时越做越没劲。因为不会做的题太多,怎么办呢?我建议你多看该学科模拟卷的解答,并把答案想通。看该学科题海上的习题解答,这样越看越懂,逐渐会看出名堂,逐渐会进入状态。本高复班2000年高考考生姚金娥(鄣吴人),就是用这种方法突破她的弱科(综合理科),从而使高考总分超过公费本科30多分,录取到泸州医学院。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把弱科的每一次做错的题目,专门用一本笔记本把它记起来,订正好,放在床边,每天睡觉前翻一翻。本高复班2000年考生何畏(梅溪人)就是用此方法突破弱科(数学),从而使高考总分超过公费本科,录取在中国计量学院的。考生们普遍害怕的是英语听力。其实英语听力真是不难,听力不是知识而是技能,听力不是老师教会的,而是学生自己练出来的。据本人参加英语本科自考的经验,认为只要你下决心听,开始时不必在乎听懂多少,只要坚持多听,不久你就会欣喜地感觉到自己能听懂了。考生们,扪心自问,三年高中,如果你能把听流行歌曲时间的十分之一花在英语听力上,高考30分英语听力就能轻松拿下,不是吗?考生们,从今天开始每天听二、三十分钟,权当休息,英语听力一定会有所提高的。
5.放松自己,调好生物钟
最后一个月的复习,从整个复习过程来看不是冲刺期,而是调整期。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做一些题目,提高做题的熟练程度。基础较差的同学还是多翻翻以前做过的练习卷,把当时做错的题目再思考一遍。这段时间容易紧张失眠,影响状态,面对如此重大的考试,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紧张而失眠的情况。其实失眠并没有想象中的可怕,睡不着,闭目养神也是休息。应该尽量保持轻松。实在睡不好,也不要着急,与其忧心忡忡,不如给自己一些心理暗示,告诉自己,这也没什么,反正大家都差不多。有时可以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,听听配音的英语朗诵(疯狂英语,特别英语,英美风情录等),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梦乡。本高复班参加2001年高考考生有名礼(缫舍人),高复期间,晚自修一下课,花极短的时间洗刷完毕,倒在床上一动也不动,闭目休息,把状态调到极佳。最终高考总分超过公费本科20多分,录取到新疆师范大学。住校的同学,睡不着千万不能在寝室里谈天说地到深夜,从而影响第二天学习。最后一段时间适当娱乐是必要的,放松自己的方式是晚饭后散步,看一会儿电视,打一会儿球等。复习强度虽然比原来有所下降,但决不能娱乐过度,以致高考真正来临时找不到感觉,进不了状态。
6.做到“三个认真”
随着高考日子的越来越近,考生们可能会感觉到学校的老师、班主任会对自己越来越客气。为了你有一个愉快的心情参加高考,他们对你的一些小错误越来越宽容。但你自己要心中有数,切不可得寸进尺,违反纪律。要做到“三个认真”,即:“认真对待每一节课;认真对待每一份模拟练习卷;认真对待学校每一项规章制度。”这不仅是你高考成功的保证,同时也是你在高中生活结束之际,给母校留下好印象的最后机会。
我想对你说——老师
1.重读《考试说明》
《考试说明》对命题者具有约束力,也就是说命题要依据《考试说明》进行,两次模拟考试后,老师有必要针对自己学生的实际,对照《考试说明》的要求,仔细地考虑一下,在整个复习过程中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,哪些目标还未射准,需要补射一箭。紧扣《考试说明》查漏补缺,基础题力争人人过关。这时有的放矢的复习,比单纯地一张又一张地做模拟卷的效果要好得多。
2.关注学生心理变化
要经常不断找学生谈心,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。针对模拟考试考得好的同学,一方面要鼓励、暗示他们这也许是高考成功的预兆。另一方面要防止他们产生骄傲情绪,大意失荆州。针对模拟考试考得差的同学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。例如一个数学成绩优秀的考生,两次模拟考数学均不及格,就让他在众多的高考模拟练习卷中随机地抽出一张,在高考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后,自己对照答案批,结果达到了120分,这说明两次考不好,不是他的知识和能力不到位,而是他考试时心理太紧张,影响了正常发挥,或者说两次模拟考卷本身有问题,使有水平的他没能正常发挥。要采取措施,使他们确信自己有实力,从而恢复信心,继续努力下去,坦然面对高考。同时也告诉他们,模拟考考砸了,这也许是黎明前的黑暗。“上帝”总是这样,给人好处之前总要给你很多磨难。
要想方设法使那些天资聪明,学习刻苦,面对伤痕累累的一模二模成绩的同学,能够从内心发出:“任凭风吹浪打,胜似闲庭信步。”的感悟;能够从内心产生“敢问路在何方,路就在脚下。”的勇气和力量。
老师自己的心理状态和工作态度也会时刻影响着学生。从学生自信的眼神中,似乎看到他们成功的曙光;从学生沉稳的步履中,仿佛听到他们凯旋的歌声。教师热爱工作,乐观向上,朝气蓬勃的旋律,一定能够使全班学生受益匪浅,终生难忘。
总之,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,考前对全班同学都要进行具体的心理调节指导,让他们带着良好的自我暗示,满怀信心地跨进考场。
3.满足他们正当的需要
紧张的复习之余,不妨同意他们与兄弟班进行一场球赛。或开一次联欢会。最后别忘了把课调整一下,让他们看一、两场世界杯足球赛的实况转播……。这一切都有助考前心理的调节。
我想对你说——家长
1.千万别唠叨
几年高复班办下来,发现总有一部分同学连休息天也不愿回家,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家住递铺的同学,也是回家拿了生活费就走。究其原因是家长唠叨,孩子烦。有位同学告诉我,有一天放晚学后他饥肠辘辘,本想回家大吃一顿,可刚到家,母亲就开始唠叨,食欲顿失,只好谎称晚饭已吃过,转身回校。孩子学习紧张,心理压力大,高复班的学生心理压力更大,容易烦躁。因此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宜施加过多的压力,家长应做到内紧外松,不防抽点时间带孩子上街逛逛超市或到公园游玩,调节一下孩子的心理,沟通和孩子的情感,慢慢地他会主动地把学校里发生的一切告诉你。随着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日益重视,已有越来越多的母亲们意识到“豆腐心,刀子嘴”对孩子会造成伤害。有效地沟通能对孩子起到心理调节作用,只要孩子有个踏踏实实的学习过程,就不要太担心考试结果。谋事在人,成事在天。只要孩子尽力了就无怨无悔。
2.特别的关爱要不得
父母想方设法让临考孩子得到最好的照顾,这实际上会给孩子更大的压力,对高考毫无益处。有些家长在高考前到递铺租房子,专门为孩子开小灶。还有些家长考试期间,把在递铺读书的孩子搬出集体宿舍,去住宾馆。这些人为破坏原有生活环境和规律的做法,对高考是有害的。实践证明,凡是高考前一段时间,经常到校送饭、送菜、送汤和送补品的家长,他的孩子高考时就是发挥得不如意。这样的教训实在是太多太多了。
3.别去陪考,让孩子自己上路吧!
近几年,家长陪考之风越来越盛。家长不只是送孩子上考场,还要陪孩子考完,接孩子出考场。陪考团也由一人增加到两人,甚至是全家齐上阵。
每每看到烈日下一张张满是皱纹和汗水、形态各异的脸,我就感慨万分,百思不得其解,这到底是谁参加高考。固然“可怜天下父母心”,可问题是陪考究竟会起到什么作用,帮上什么忙?您在大日头底下站上一天,孩子不会做的题就能做出来?这能多得几分?恐怕没有人会认同这样的结论。
有人说,爸爸妈妈陪考,能够让孩子心理放松,不紧张。可不少孩子却说,爸妈陪着,压力反倒更大了。
也有父母觉得,高考这个关口太重要了,为了考试中不出一点差错,父母必须要陪着孩子一起闯关。对20岁左右的考生而言,高考的确是人生的一个重要关口,因为它影响着,甚至决定一个青年将来的道路和方向。但其意义不止于此,它最大的意义在于,无论这些考生是进入大学深造还是就此踏上社会,由此开始,他们都要从父母营造的港湾里扬帆出航,从家这个温柔的巢里起飞,要逐渐独自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,品尝种种苦辣酸甜。
在以后的人生岁月中,这些考生要经历的关口还有很多,哪一个也不比高考分量轻,做父母的不可能陪着走过每一个。所以,该放手时就要放手。既然孩子已经开始远航,就让他自己上路吧!家长们,孩子高考期间,你该上班时,还是上班。你该出差时,还是出差。要孩子平静地对待高考,你自己首先要平静。考场内外有那么多工作负责的领导、班主任、老师和工作人员,你究竟还有什么不放心呢?
祝愿全县的考生、老师和家长心想事成。